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其励:以氢电耦合为支撑 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首页 > 产品中心 > 智能型可调直流电源

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其励:以氢电耦合为支撑 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

  • 型号:LDX-K3050
  • 输出电压:0-30V 输出电流:0-50A
  • 来源:安博电竞官网
  • 发布时间:2023-10-11 05:18:52
  • 当前,积极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成为全世界共识。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
  • 在线订购

  当前,积极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成为全世界共识。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深入发展,能源电力系统的安全高效、绿色低碳转型及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创新已成为全世界发展的新趋势。党的二十大报告就深入推动能源革命、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确保能源安全等作出明确部署。

  随着新能源的快速地发展,新能源渗透率上升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出了众多技术上、体制机制上的新挑战,电力发输配用系统的传统逻辑也迎来颠覆性变革。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一级顾问、国家能源集团电力领域首席科学家黄其励围绕能源生产消费利用场景的变化趋势、电力系统发展的新方向、氢能的角色定位和发展,系统阐述了关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核心问题与破题路径。

  黄其励表示,近年来,我国电力发展呈现出四大向好迹象:一是电力供应保障能力稳步增强,二是电力绿色低碳转型不断加速,三是电力技术创新水平持续提升,四是电力体制改革攻坚成效突出。尽管成果丰硕,但黄其励也表示,与西方发达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窗口期较长不同,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时间短、任务重,我国还处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中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第一个阶段,经济发展与能源发展仍未脱钩,诸多系统性、“卡脖子”难题还有待攻克。

  第一,新能源发展面临多重挑战。长期以来,我国电源结构以煤电为主,灵活调节电源不足,需加强灵活调节电源和储能设施建设,发挥负荷侧调节潜力,在新能源发电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形势下,要提升电力系统的安全性、灵活性,以确保支撑能源电力低碳转型。尤其是西部、北部、西南部新能源集中开发、远距离大规模输送,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出更高要求,东中部分布式电源加快速度进行发展,要进一步提升配电网智能化水平和承载能力。“过去我们电力装机主体是相对稳定、可调的煤电和水电,未来将转向以不稳定的新能源为主;过去是发输配用瞬时平衡的刚性平衡电网,未来将转向能源生产和消费双向转化的柔性多元电网;电网的结构形态也将从逐级升压逐级降压、单向潮流为主的传统电网,转向交直流混联、微电网、局部电网、用户可调负荷等兼具各种新负荷特性的综合性电网。”黄其励指出。

  第二,能效水平亟待提高。目前,我国能源利用方式比较粗放,能源效率偏低。我国单位GDP能耗是全球平均水平的1.4倍,发达国家的3~4倍,能源科学消费和碳排放“双降”,还有较大提效空间。亟待树牢节能提效是“第一能源”理念,加快形成科学合理、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培育绿色、健康消费习惯,增强全社会节能意识。

  第三,科技创新能力亟须增强。随着能源转型深入推进,电力系统技术创新进入“无人区”,许多传统理论将出现革命性、颠覆性变化,诸多技术创新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基础研究能力仍存在近、中、长期短板,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的理论创新、技术突破、基础材料、元器件、软件等方面存在不足。黄其励指出:“电力系统不论是在基础理论、工程技术还是平衡特性上,都会出现巨大的变化和挑战,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从技术研究到工程应用,努力深化创新,提供完整可行的解决方案。”

  众所周知,实现“双碳”目标,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电网是排头兵。近期,国家能源局发布《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全面阐述了新型电力系统的内涵特征、发展路径。《蓝皮书》指出,新型电力系统是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载体。那么新型电力系统,到底“新”在哪里?

  黄其励将新型电力系统的“新”总结为“三化五新”:能源生产加速清洁化、能源消费高度电气化、能源利用高效化,电源出现新结构、负荷出现新特性、电网出现新形态、技术出现新基础、运行出现新特性。

  “三化”意味着能源生产、消费、利用场景均出现前所未有的变革——能源生产方面,能源主体调整带来电源主体的颠覆性变化,电源从以可控常规电源为主体,逐步转换为以随机性“靠天吃饭”的新能源为主体,引起电力系统运行特性改变;能源消费方面,能源深度脱碳使电能成为能源主体,带来社会生产生活用能方式转变,终端用能方式向电气化、智能化发展;能源利用方面,能源转化及利用效率需要提升,以电为枢纽的能源资源配置方式将逐步提升和加强,涉及到网络资源及模式匹配的变革。

  “五新”是指电源新结构、负荷新特性、电网新形态、技术新基础、运行新特性——一是电源结构由连续可控出力的煤电占主导,向强不确定性、弱电网友好型的新能源发电占比大幅度提升转变;二是负荷特性由传统的刚性、单向、发-输-用瞬时平衡型,向柔性、多元以及生产与消费柔性互动、多元以及生产与消费双向型转变;三是电网形态由单向、逐级升/降压输电为主的刚性传统电网,向包括交直流混联大电网、微电网、局部直流电网和可调节负荷的能源互联网转变;四是技术基础由同步发电机为主导的机械电磁系统,向由电力电子设备和同步机共同主导的混合系统转变;五是运行特性由源随荷动的实时平衡、大电网一体化控制模式,向源网荷储协同互动的非完全实时平衡大电网与分布式微电网协同控制模式转变。

  “新型电力系统以满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电力需求为首要目标,以高比例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为主线,以源网荷储多元协同灵活互动为任务,以坚强智能柔性电网为核心平台,以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基础,新型电力系统是我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黄其励总结道。

  随着具有随机、波动、弱可控特征的新能源在电力系统中的渗透率逐步攀升,新型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不足的矛盾愈发突出。目前,抽水蓄能等常规储能所占比例尚不高,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等新型储能方式刚刚起步,只能满足小时级、跨日的短期储能需求。受温室气体排放和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全球气温飙升、异常气候模式出现,比如“极热无风”以及绵长的雨季,复杂气候对新能源发电出力影响加大。电力系统急需寻找能够满足跨周乃至跨季需要的长周期储能介质,降低供电成本,提高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和吸纳能力,而氢能或许就是解题的密钥。

  “氢能可作为各类能源之间的桥梁,与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实现双向联动,通过平抑、吸纳新能源的波动,以及部分替代化石能源,提高清洁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助力新型能源系统的安全保障。”黄其励介绍道。他还指出,氢能属于技术密集的高科技行业,行业链条长、关联产业多,从制氢、储氢到用氢环节多,关键在于实现氢能产业核心技术、关键设备、重要原材料的自主化和降本增效。

  成本始终是氢能应用推广需要突破的门槛。以氢能产业下游环节为例,三年前,国内氢燃料电池系统的报价约为6000元/千瓦,而今年,价格已降至原来的一半,且系统质量也有所提升。黄其励说:“我国燃料电池产品功率已经达到了200千瓦,部分产品达到250千瓦~300千瓦,使用寿命可以达到20000小时,系统成本2000~3000元/千瓦,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将来我们需要更大的规模、更低的成本、更好的经济性和环保性,促进氢能产业技术全方位发展。”

  展望未来,一方面,氢能在新型电力系统中可以起到支撑和调节的作用,另一方面,氢能未来可以成为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黄其励将新能源和氢能比作一对情侣,两者在促进对方发展的同时,自身也得到了发展。他建议在两者的发展上加强技术研发、努力协同创新、推进产业示范、完善标准管理。

  “氢电耦合未来有三个方向,‘电—氢’、‘氢—电’和‘电—氢—电’双向,这对‘恋人’永远手牵手在一起。”黄其励表示。

  第一种方向是需求侧“电—氢”单向氢电耦合的应用,以绿色氢能为燃料,为氢能车、重卡车和河流船舶提供动力。西北、东北、东南、中南地区都在推动氢能重卡等工具车的示范应用。根据中国氢能联盟研究院预测,到2030年交通用氢折算用电量约1650亿千瓦时,对应的电解槽装机4000万千瓦。在需求侧的工业场景,将绿色氢能作为原料,去替代灰氢和煤炭的工业应用。未来可围绕大型化工基地和冶金工厂开展应用,以鄂尔多斯、宁东、榆林等大型能源化工基地和河北、山东、江苏钢铁生产基地为核心进行应用。

  电源侧“电—氢”的单向氢电耦合应用也具有现实意义。在应用模式上,是“新能源-电力-氢能”的单向转化,在新能源出力高峰时期进行转化存储。从规模能力上看,根据中国氢能联盟研究院预测,2030年我国具备电解槽8000万~1亿千瓦的装机;至2060年具备电解槽5亿~8亿千瓦。

  第二种方向是“氢—电”单向氢电耦合应用,应用模式是通过氢能电站协同掺氢/纯氢燃气轮机,在负荷高峰时提供顶峰作用。欧美国家顶峰应急电源以天然气发电为主,天然气发电调峰能力强、灵活机动,但我国属于“贫气”的国家,氢能则是天然气的“平替”乃至“上位替代品”。在规模能力上,随着技术成熟和产业规模化发展,氢储能参与顶峰发电将在中远期具备一定的市场空间。

  第三种方向是“电—氢—电”双向氢电耦合应用。在应用模式上,在新能源大发或用电低谷时制氢,在用电高峰或新能源不足时利用氢能发电上网。氢能及其衍生品有作用周期长、规模大的优势,可成为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等储能技术的有效补充,联合配置,推动各类储能技术的协同发展。

  最后,黄其励呼吁以氢电耦合为支撑,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新型电力系统是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深刻理解把握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价值判断和方法论,分三步走,通过加速转型期(当前至2030年)、总体形成期(2030年至2045年)、巩固完善期(2045年至2060年),向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稳步迈进。虽任重道远,但务期必成,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

  黄其励,中国工程院院士,蒸 汽工程领域著名专家,教授级高级 工程师,博士生导师。现任国家电 网有限公司一级顾问,兼任国家能 源集团电力领域首席科学家、北京 师范大学国家安全与应急管理学 院战略发展委员会副主任。中国 电机工程学会会士、科普委员会主 任委员、标准化委员会副主任委 员,中国电动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 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技 术协会全国蒸汽工程学科首席科 学传播专家,长期从事燃烧领域科 学技术研究、工程应用和电力企业 的技术管理等工作。在燃煤清洁 高效发电、可再生能源发电、节能 环保和能源发展战略研究等领域 做出重要贡献。主持实施90余项 重大技术改造项目、主持或参加60 余项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研究。获 国家科技进步奖两项、省部级科技 进步奖二十余项、第十三届光华工 程科技奖,发表技术论文70余篇, 参编技术著作5部,主编或主持出 版科普著作若干。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10月9日,新疆伊犁州伊宁市绿色氢能创新应用工程2023年氢燃料汽车牵引车挂车采购中标候选人公示,其中质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为第一中标候选人,投标报价7408.5万元,第二名为上海利源行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投标报价7403万元,第三名为湛江市粤正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投标报价为7419.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荣程集团氢能物流示范应用场景的历史累计运营数据公布,自2021年8月20日至2023年9月30日,荣程新能科技集团拥有氢能重卡(牵引车及自卸车)225辆,运行氢能车辆累计加氢量1068.92吨,累计载重量791.4万吨,累计行驶里程806.62万公里,累计减排二氧化碳7425吨。

  “中建香港清洁能源计划”启动礼暨合作伙伴备忘录签约仪式9日在港举行。启动礼上,中国建筑工程(香港)有限公司(下称“中建香港”)宣布推出“中建香港清洁能源计划”,推广清洁能源应用,持续引领建造业低碳转型,响应国家及香港特区政府的减碳政策。“中建香港清洁能源计划”包括三大减碳承诺,一是截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10月9日下午,总投资5亿元的实淳氢能环保双碳产业基地项目签约落户湖南长沙望城经开区。据了解,实淳氢能环保双碳产业基地由实淳集团总部、全球氢能源研发中心、氢能源技术转移中心组成。项目全面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10亿元,年税收4000万元以上。

  “双碳”目标下,发展可再生能源发电是必然趋势,氢电耦合将为新能源电力发展提供重要保障。近日,多位专家、院士在相关论坛及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氢电协同可在发挥各自优势、促进新能源消纳同时,有效解决高比例间歇性和波动性的可再生能源与刚性负荷之间的矛盾,保证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实现

  近日,中集安瑞科旗下石家庄安瑞科气体机械有限公司研发及生产的国内首台低温无水氨运输车成功下线并实现批量交付。低温无水氨运输车实现了无水氨从中压到低温运输的转变,该产品具有安全性更高、运输效率更优、环保性更佳、适用性更强的优点,在国内无水氨运营模式中开创先河。低温无水氨运输车采用专

  为强化服务指导,加快推动新疆自治区氢能全产业链集聚发展,将绿氢产业打造为拉动投资的爆发点、经济发展的增长点,9月下旬,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能源局相关处室会同中石化科研院所有关人员组成调研组,赴伊犁州、克拉玛依市等地开展绿氢产业调研工作。本次调研通过召开专题座谈会、现场查看等方式,重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10月8日,山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方红卫会见松下控股株式会社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代表、中国日本商会会长本间哲朗一行。双方表示,将在氢能应用等领域积极开展务实合作。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外媒报道,10月8日,沙特阿拉伯能源部长透露,中东第一列氢能列车将在该国投入试运行。据悉,2022年9月,沙特阿拉伯铁路公司(SAR)曾与与总部位于法国的全球铁路运输巨头阿尔斯通(Alstom)签署了一项协议,计划将启动氢动力列车(hydrail)试验,其中阿尔斯通作为合作伙伴为沙特阿

  北极星氢能网,10月8日,通达电气公告显示,旗下达隆氢能科技市场开拓工作有序推进中,目前尚未形成业务收入。据通达电气,广州市达隆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车载安全供氢系统及其核心零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业务,目前已开发完成35Mpa、70Mpa两套车载安全供氢系统,以及一款供氢系统控制器,关键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10月9日,中国化学发布公告,其全资子公司中国化学工程第七建设有限公司与俄罗斯波罗的海甲醇有限责任公司签署了俄罗斯波罗的海天然气制甲醇化工综合体项目工程总承包合同。本次合同工期为48个月,合同总金额84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650.50亿元。项目位于位于俄罗斯联邦列宁格勒州圣

  “双碳”目标下,发展可再生能源发电是必然趋势,氢电耦合将为新能源电力发展提供重要保障。近日,多位专家、院士在相关论坛及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氢电协同可在发挥各自优势、促进新能源消纳同时,有效解决高比例间歇性和波动性的可再生能源与刚性负荷之间的矛盾,保证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实现

  当前,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成为全球共识。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深入发展,能源电力系统的安全高效、绿色低碳转型及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创新已成为全球发展趋势。党的二十大报告就深入推动能源革命、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确保能源安全等作出明确部署。随着新能源的高速发展,新能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7月14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3年本,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其中可再生能源制氢,液态、固态和气态储氢,管道拖车运氢,管道输氢,加氢站,氢电耦合等氢能技术推广应用等均为鼓励类。第一类鼓励类四、电力电力消纳和存储:电化学、压缩空气

  近日,兰石研究院举行“离网型氢电耦合储能系统开发”项目技术评审会,来自兰州交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国网甘肃省电科院、兰州新区石司等单位的专家参加了评审会。“离网型氢电耦合储能系统研发”项目系2022年兰石集团共性技术类引领项目之一,旨在解决光伏/风电新能源规模化发展与消纳之间的矛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兰石研究院举行“离网型氢电耦合储能系统开发”项目技术评审会,会议上,来自兰州交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国网甘肃省电科院、兰州新区石司等单位的专家一并参会。兰石研究院全称兰州兰石能源装备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是兰州兰石集团有限公司全资控股子公司。据了解,“离

  实现氢电协同可发挥各自优势,更好促进新能源消纳利用,提高能源基础设施投资与运行效率,共同支撑能源清洁低碳转型。近日,国内首个氢电耦合中压直流微网在浙江宁波投运。该项目实现氢产业全链条相关设备国产化,氢电转换效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与此同时,记者在近日举办的绿氢制备与现代电力系统论坛

  为繁荣氢能产业生态,推动氢能产业高水平发展,6月28-29日,由中国氢能联盟、国家能源集团、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23氢能专精特新创业大赛首场预赛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隆重开赛,也是2023世界新能源新材料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能源局科技司能效与储能处处长徐梓铭,鄂尔多斯市委常委、伊金霍洛

  6月15日,2020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的配套示范工程——国内首个氢电耦合中压直流微网在浙江宁波投运。该项目实现了氢产业全链条相关设备全部国产化,氢电转换效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整个项目由“绿电”和“绿氢”两部分组成。“绿电”即建设了4兆瓦的光伏电站,“绿氢”则覆盖了制氢、储氢、加氢的氢

  6月15日,2020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的配套示范工程——国内首个氢电耦合中压直流微网将在浙江宁波投运,该项目将实现氢产业全链条相关设备全部国产化,氢电转换效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整个项目由“绿电”和“绿氢”两部分组成。“绿电”即建设了4兆瓦的光伏电站,“绿氢”则覆盖了制氢、储氢、加氢的

  5月12日,武威翌氢红沙岗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制氢及35kV绿电专线送变电工程、武威翌晶绿氢装备制造产业基地项目开工建设,标志着民勤县在新能源全产业发展中又迈出了坚实一步,也标志着民勤县在落实省委“四强”行动中结出了又一硕果。武威翌氢红沙岗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制氢及35kV绿电专线送变电工程是甘肃省首个全绿电

  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制氢减排方法学将助力开发可再生氢碳资产,提升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制氢项目收益率。这一路径的打通,有望吸引更多投资者和企业参与到绿氢项目的开发、使用和推广之中。氢能被誉为终极的清洁能源,在能源、工业、交通等多领域具有显著的减排效应。欧洲、日本、美国等众多经济体都把氢能列为国家战略能

  9月28日,耗资35亿纳元(约1.85亿美元)的绿氢工厂系列项目奠基仪式在举行,这是非洲第一座绿氢工厂,由比利时、企业合资建设,项目内容包括一个占地10公顷的太阳能基地、一座绿氢生产工厂、一个加氢站和一所绿氢研究院,该项目预计2024年年中投产,生产出的绿氢在满足纳自身需求的基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日前,新疆山能化工有限公司准东五彩湾80万吨/年煤制烯烃项目环评公示,其中包含碱性电解水制氢示范,设计制氢产能12000m/h。据悉,新疆山能化工有限公司准东五彩湾80万吨年煤制烯烃项目,位于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五彩湾矿区火烧山产业园五彩湾四号露天矿坑口神其路西侧。该项目

  10月8日,从国家能源集团获悉,由中国氢能联盟研究院牵头,国家能源集团国华投资(氢能公司)参与的全球首个可再生能源制氢减排方法学日前获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CDM)执行理事会审批通过,正式成为CDM第124个大型方法学,填补了全球可再生能源制氢碳减排方法学的空白。目前,全球氢能发展仍处于产业化

  日前,青龙满族自治县公布2023年9月招商引资签约项目情况。项目名称为绿电-制氢-200万吨短流程精密铸造项目,签约双方为青龙满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与内蒙古(奈曼)经安有色金属材料有限公司。项目计划总投资120亿元人民币。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为:1)建设规模150万千瓦绿电,其中光伏80万千瓦、风电70万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10月9日,中国化学发布了重要的公告,其全资子公司中国化学工程第七建设有限公司与俄罗斯波罗的海甲醇有限责任公司签署了俄罗斯波罗的海天然气制甲醇化工综合体项目工程总承包合同。本次合同工期为48个月,合同总金额84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650.50亿元。项目位于位于俄罗斯联邦列宁格勒州圣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10月8日,山东省烟台市人民政府印发《烟台市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2-2030年)》,其中明确发展目标:到2025年,初步形成高质量的氢能与燃料电池关键材料、零部件及装备研制特色产业集聚区,建成氢能产业先进制造集聚高地、多场景应用示范基地,实现氢能商业化应用,氢能产业规模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9月6日,北京卧龙智慧氢能技术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庞欣元,注册资本2000万元,营业范围包含:气体、液体分离及纯净设备销售;储能技术服务;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销售等,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庞欣元同样也为卧龙电驱的董事长及法人。企查查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卧龙电气驱动集团股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9月28日,大唐发布多伦15万千瓦风光制氢一体化科技示范项目制氢部分EPC总承包招标,文件显示,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多伦县,项目建设额定产氢量14000Nm3/h,最大产氢量为15400Nm3/h的电解水制氢装置。计划工期为2023年11月15日至2024年12月31日。项目拟新建电解水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9月29日,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辽宁省巩固增势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若干政策举措》的通知,其中提到要支持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对保障性电源项目、重大产业项目和储能等新能源产业项目建设给予绿色电力支持。对于全省园区内的供配电用户加大支持力度,企业无需自行投资建设建筑

  9月26日,由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宝石机械”)自主研制的中国石油首套1200标方碱性水电解制氢系统在吐哈油田鄯善工业园区顺利投运,标志着中国石油首个自主研发制造的绿电制绿氢装备正式运用于生产实际。1200标方制氢试验项目是吐哈油田打造的中国石油首个自主研发制造装备应用的绿电制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