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国充电桩市场现状分析及发展的新趋势2G技术试点正在进行中「图」首页 > 案例展示 > 机关政府医院

2021年中国充电桩市场现状分析及发展的新趋势2G技术试点正在进行中「图」

  • 型号:LDX-K3050
  • 输出电压:0-30V 输出电流:0-50A
  • 来源:安博电竞官网
  • 发布时间:2024-04-17 03:49:52
  • 充电桩+新能源车类比传统燃油车+加油站,充电桩建设进度要与新能源车协同发展,不然会造成车桩比失衡
  • 在线订购

  充电桩+新能源车类比传统燃油车+加油站,充电桩建设进度要与新能源车协同发展,不然会造成车桩比失衡。充电桩属于基础设施建设,随着未来10年我们国家新能源车行业进入快速地发展阶段,充电桩需求也会随着新能车保有量增加而进入密集建设期。充电桩按接口类型可分为两类:交流慢充和直流快充。由于直流充电桩输出功率高,功率半导体器件用量高于交流充电桩,直流桩是未来行业发展的主要细化方向。

  交流充电桩俗称“慢充”,电动车电池通过车载充电机充电,交流充电桩只提供电力输出,没有充电功能。直流充电桩俗称“快充”,先将电网中的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再通过充电插口给电池充电。此类型充电桩输入电压为380V,充电功率可高达60kW,如此高的功率极大地缩短了充电时间,正常情况下充满电只需20-90分钟。无线充电最重要的包含电磁感应式、无线电波式和磁场共振式,整体看来目前这三种模式由于技术规范和商业模式不够成熟,应用场景仍不明确,目前都还处于探索应用阶段。

  从硬件端来看:充电桩硬件系统最重要的包含总控单元、显示单元、监控单元三部分。总控单元与其他硬件单元形成单向或双向交互,能完成充电过程的启动、运行、监控和关闭,是硬件端的关键组成部分;显示单元作为用户与充电桩直接交互的桥梁,向用户更好的提供了充电操作、费用等信息;监控单元通过监测电输入输出电压、电流、充电桩接口连接状态、车载电池状态等进行实时监测,如果出现异常,能够及时断电输出,从而保障充电安全。

  公共桩多为额度功率大、充电效率要求高的直流快充,其充电模块的核心元器件(IGBT高频开关)对电路优化设计有更加高的要求,技术壁垒较高,尚不能够实现国产化,国内主要模块制造商均从海外品牌处购买,故充电桩产业链上游技术门槛不高。因此,上游供应商数量多、产品同质性高、行业竞争形势愈发严峻。中游是各模式的充电桩的运营商。下游包括乘用车(如私人家庭、单位、租赁等)及商用车(如公共交通、市政环卫、物流等)两大市场。

  充电模块的基本功能是将电网中的交流电转换为可充电的直流电,其关键技术在于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当充电模块工作时,三相交流电经过整流滤波后,变成直流输入电压供给IGBT。由于技术门槛较高,我国目前在高端IGBT上还不能够实现国产化生产,主要依赖于进口。IGBT市场之间的竞争格局较为集中,主要竞争者包括英飞凌、三菱、富士电机、安森美、瑞士ABB等。

  充电桩产业链中游是整个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充电桩不仅在建设运营中需要大量资本开支,依赖资产金额的投入,要求运营商资金链的完整度;且对车位选址、布线改造和运营管理带来一定的挑战。当前,我国国内充电桩具有多种运营模式,不同模式下运营主体和服务提供方式存在差异。

  新能源汽车加快速度进行发展,预计2025年渗透率将达20%+。据中汽协统计,2020年我们国家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36.7万辆,同比增长13.3%。2021年1-7月数量已超过2020年总和,销量再创新高。根据2020年11月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达汽车销量的20%,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全球电动化趋势已势不可挡,我们国家新能源汽车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实现并超过2025年的目标是值得期待的。而充电桩作为新能源汽车补充能源的关键方式,随着下游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增长,充电桩需求快速上升。

  国家电网作为第一家进入充电桩行业的建设方和运营商,也是国内最大的充电桩公开对外招标企业,其招标需求和中标企业对行业具有较强的参考意义。2016-2020年来中标的企业共有50家,其中中标数量超越1000家的企业有12家,占据整个市场的70.07%。中标数量前三的是国电南瑞(包括子公司北京国网普瑞特高压输电技术有限公司、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许继电气和国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市占率分别为14.27%、13.63%、9.97%。

  近年来全国公共充电桩保有量持续不断的增加,从2015年的5.8万台上升至2021年9月的104.4万台。2015、2016年充电桩保有量大幅度的增加,2017-2019年增速减缓。据充电联盟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从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新基建政策开始推动充电桩建设,月均新增公共类充电桩约2.3万台。与2019年12月相比,2020年12月公共桩保有量增长56.4%。截止2021年9月为104.4万台,对比2020年12月增长29.4%。

  虽然直流充电桩是未来的发展的新趋势,但是目前交流电因成本较低,仍占据主要市场。截至2021年9月,联盟内成员单位总计上报公共类充电桩104.4万台,环比增加5.95万台。。其中直流充电桩42.8万台、交流充电桩61.6万台、交直流一体充电桩414台,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其中交直流一体机相较于2020年底481台有所减少。

  据中汽协数据,截至2020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492万辆,较2019年末增长29.18%。同时,据充电联盟数据,截至2020年12月,全国公共充电桩和私人充电桩总计保有量为168.1万台,较2019年末增长37.9%。我国的车桩比从2015年的7.84:1下降至2020年的2.93:1,车桩比呈下降趋势,充电桩行业发展空间较大。

  就公共充电桩省市发展状况而言,广东省发展最快,中国充电联盟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公共充电桩TOP10省市分别为广东、上海、北京、江苏、浙江、山东、湖北、安徽、河南、福建。TOP10地区建设的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占比达71.7%。其中,广东公共充电桩数量最多达16.1万台,上海、北京位居第二和第三,公共充电桩数量分别为9.7万台、9.4万台。

  就公共充电桩公司竞争格局而言,星星充电、特来电、国家电网、云快充占据市场主要地位,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截止到2021年9月,全国充电运营企业所运营充电桩数量超越1万台的共有12家。其中星星充电运营23.1万台、特来电运营23.0万台、国家电网运营19.6万台、云快充运营12.2万台、南方电网运营4.1万台、依威能源运营3.3万台、汇充电运营2.3万台、上汽安悦运营2.2万台。

  总体来看,受益于政策推动,再加上下游新能源汽车行业需求持续上涨,我国私人充电桩增长状况较公共充电桩发展较快,但相较于市场需求仍有很大的差距,仍存在比较大发展空间。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我国私人充电桩保有量自2015年起迅速增加,到2020年已达87.4万台,同比2019年增长24.3%。随市场保有量基数迅速增加,增速会降低。同时因目前充电桩存在“重建设,轻运营”的现状,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导致保有量增速下降,再加上目前“私桩共享”出现,或能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缓解充电桩不足的境况。

  对照发改委、能源部于2015年发布的《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截至20年底我国公共桩实际保有量已达标,但私桩建成率仅20.3%,缺口仍较大。车桩比方面,与车桩比1:1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目前我国充电桩产业尤其是私人桩方面仍存在比较大的建设需求。

  20年3月充电桩被正式纳入新基建后物业配合度提升,个人用户报装难度降低,但仍有超一半的人因没有停车位、物业不配合的等原因未配建充电设施,再加上我国公共桩仍存在重建设轻经营、数量少充电慢质量差、品牌不兼容等痛点,随着消费者随车配桩的意愿提升。预计未来低线级城市政府将逐渐响应补贴与下乡政策,推动我们国家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将逐步提升,将为私桩市场带来较大的增量需求。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1-2026年中国充电桩行业投资分析及发展的策略研究咨询报告》;

  2016年1月,财政部、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十三五”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奖励政策及加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通知》。2019年3月,四部委发布《关于加强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规定过渡期后不再对新能源汽车给予购置补贴,转为支持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在地方政府层面,我国大部分省市均已出台充电桩产业财政补贴政策。随着补贴政策的逐渐渗透,预计我国充电桩市场将持续扩张。

  行业发展初期,我国的充电技术主要是传导充电技术。目前,我国充电基础技术已基本成熟,公共充电领域以直流快充为主,交流慢充为辅,其他充电方式为补充,私人充电领域主要是交流慢充。2019年,电动汽车充电技术与标准体系都得到了补充和完善,大功率充电技术、无线充电、小功率直流充电技术及换电模式对充电市场的有力补充,增强了用户的充电体验,我国充电技术正朝着“便捷、高效、安全、智能”的方向发展。

  目前,我国已经在北京等城市开展了V2G的试点研究,并出台了相关的支持政策。2019年6月,上海开启车网互动商业模式,首次将电动汽车纳入需求响应体系。2020年4月,华北电力市场第一次正式在电力调峰辅助服务市场结算中纳入V2G充电桩资源,充电桩从单一充电转化为双向充电模式,加入电网实时调控与调峰辅助服务。2021年5月,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发布了《关于逐步提升充换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建议(征求意见稿)》,强调对车网互动等新研发技术应用的加强工作,推动V2G 协同创新与试点示范。

  华经情报网隶属于华经产业研究院,专注大中华区产业经济情报及研究,目前主要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包括传统及新兴行业研究、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市场调查与研究、专题报告、定制报告等。涵盖文化体育、物流旅游、健康养老、生物医药、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汽车电子、农林牧渔等领域,还深入研究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慧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消费、新金融、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兴领域。